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
email: zhangdenghao@126.com
教育经历
2017.1-2018.1,美国普渡大学心理学系 访问学者(合作导师kipling d. williams教授)
2003.9-2008.7,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博连读 理学博士(导师王登峰教授)
1996.9-2000.7,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 管理学学士
工作经历
2009.7至今,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讲师、副教授
2008.7-2009.6,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讲师
研究方向
社会与人格心理学,民族心理学,专注于社会排斥、积极人格特质以及人格与心理健康等。
主持课题
1. 社会排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:归属感与人际敏感性的作用,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一般项目,2019-gmb-005,主持。
2. 青少年人格坚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,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,eba110328,主持。
3. 社会拒绝对北京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影响,北京市社科联项目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,2013skl004,主持。
4.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社会排斥研究,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(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)预研委托项目(团队基金),16xnlq05,主持。
5.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视角下社会排斥对排斥者的影响,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(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)年度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,16xnaq009,主持。
6.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,13&zd155,参与。
7. 中国本土心理学核心理论的突破与建构研究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,13&zd073,参与。
8. “中国梦”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,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,13shb034,参与。
开设课程
本科生:心理学史、社会心理学
研究生:心理学理论流派、人格心理学,进化心理学
研究团队
已毕业学生(毕业时间):
本科生:陈信翰(2013),张黎明(2013),高逸凡(2014),刘戬(2014),潘岳邈(2014),林君天(2015),宋美婷(2016),王文博(2016),林泽宇(2017),顾潇(2018),周雨汐(2019),杨林锦(2019), 杨煚(2020),郑朕(2020)。
学术型硕士生:罗琴(2011),常爱颖(2012),武艳俊(2013),潘雪(2015),王诗如(2016),李森(2017),何文倩(2018),黄莲琼(2019)。
在职硕士研究生:张彩云(2014.05),谢汀兰(2016.12),陈淑珍(2017.12),黄全超(2017.12),池海春(2018.05),俞洁(2018.05),沈燕超(2018.12),程芳(2019.05),陈怡玮(2019.05),潘小雪(2019.05),罗晔(2019.05),李鹏飞(2019.12),白翌(2019.12),吕秋萍(2019.12),瞿晓青(2020.05),王瑶(2020.05),伍兰花(2020.05),郑庆颐(2020.05)。
现有研究团队:
在读学生(入学时间)
邵蕾(2018),冯嘉溪(2019),肖菲(2017),田怡(2018),席桢柯(2018),崔云龙(2018)。
近年发表文章(* 通讯作者)
英文期刊文章
1. zhang d.h.*, wang d.f., yang y., teng f. (2008). do personality traits predict work value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?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: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. 35 (9), 1281-1294.
2. zhang, d.h., & he, h.l., (2010). personality traits and life satisfaction: a chinese case study.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: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. 38 (8): 1119-1122(ssci).
3. zhang, h., chan d. k-s., & zhang, d.h.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on predictable and unpredictable task-switching.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. 2012.24(2):189-202.1.
4. zhang, d.h., wu, y. j., & pan, x. (2013). chines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ntal health: mediating effect of coping style. frontiers in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. 2(2):68-72.
5. zhang, h., teng, f., chan, d. k. s., & zhang, d. (2014). physical attractiveness, attitudes toward career, and mate preferences among young chinese women. evolutionary psychology, 12(1): 97-114.
6. zhang, d.h.*(2014).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. asi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tudies. 2(5): 666-670.
7. zhang, h., chan, d. k. s., teng, f., & zhang, d. (2015).sense of interpersonal security and preference for harsh actions against others: the role of dehumanization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. 56: 165-171.
8. teng, f., chen, z., poon, k.-t., & zhang, d*. (2015).sexual objectification pushes women away: the role of decreased likability.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. 45: 77-87.
9. teng, f., chen, z., poon, k.t., zhang, d., & jiang, y. (2016). money and relationships: when and why thinking about money leads people to approach others.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. 137: 58-70.
10. zhang, s., tian, y., sui, y., zhang, d., shi, j., & wang, p., et al. (2018).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support, loneliness,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ese postsecondary students: a longitudinal cross-lagged analysis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. 9:1707. doi: 10.3389/fpsyg.2018.01707
11. zhang, d., li, s., shao, l., hales, a.h., williams kd and teng, f. (2019). ostracism increases automatic aggression: the role of anger and forgiveness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. 10:2659. doi: 10.3389/fpsyg.2019.02659
12. li, s., zhang, d., zhao, f., & yu, g. (2019). ostracism and aggress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: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trait anger and forgiveness.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. .
中文文章
1. 崔红,王登峰,张登浩. (2006).内地与香港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及其与人格的关系.香港: 香港青年协会.
2. 王登峰, 崔红, 张登浩. (2006).个人特点与求职策略: 内地与香港大学生的比较研究. 香港: 香港青年协会.
3. 张登浩*,胡军生,王登峰. (2009).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结构研究,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17(6):678-680.
4. 张登浩*,王登峰. (2010).人格特质的自评与他评一致性及关系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18(3):349-352.
5. 张登浩*, 王登峰. (2010). 基层党政干部幸福感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18(5):629-631.
6. 张登浩*,罗琴. (2011). 宽恕性与大七人格维度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19(1):100-102.
7. 罗琴,张登浩*. (2012).大学生宽恕问卷的编制.心理学. 1(1):9-14.
8. 罗琴,张登浩*,武艳俊. (2012). 宽恕与幸福感:人际关系困扰的中介作用,心理学进展, 2: 104-109
9. 张登浩*, 武艳俊. (2012). 人格宽恕性与心理健康: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20(4):577-579.
10. 胡军生,张登浩,王登峰, 张掌然. (2013). 青少年领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(4):562-566.
11. 张登浩*, 滕飞, 潘雪. (2014). 他评: 一种有效的人格评价手段. 心理科学进展. 22(1): 38-47.
12. 张登浩*,王诗如,李森. (2015). 宽恕的条件:关系性质、伤害类型与动机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23(2): 317-320.
13. 李森,张登浩*,常爱颖.(2015). 青少年人格坚韧性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. 心理学进展, 5: 119-124.
14. 张登浩*, 李森. (2015). 基层党政干部幸福感的实证研究. 黑龙江社会科学. 3:93-97.
15. 武艳俊, 王诗如, 王登峰, 张登浩*. (2015). 性内竞争动机对人格评价准确性的影响. 心理学探新. 35(5): 432-435.
16. 潘岳邈,张登浩*. (2015). 爱情嫉妒差异的原因:性别还是性别类型?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23(4): 712-714.
17. 李森, 张登浩*.(2016). 社会排斥的结果:对象与影响因素. 心理研究. 9(3):10-16.
18. 李森, 刘盼盼, 张登浩*.(2016). 单独受排斥与共同受排斥对个体基本需要的损害,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24(6):980-984.
19. 何文倩, 潘雪, 张登浩*.(2017). 社会排斥下葡萄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, 社会心理研究. 112:29-35.
20. 黄莲琼, 王诗如, 张登浩*.(2018). 大学生心理特权量表的编制, 中国心理学前沿. 2: 21-35.
21. 张登浩, 黄莲琼, 董妍*.(2018). 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26(6):1123-1126.
22. 黄全超, 黄莲琼, 邵蕾, 张登浩*. (2019). “大七”人格特质对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. 心理技术与应用, 7(03) : 34-42.
23. 王鹏,孟维璇,朱干成,张登浩,张利会,董一萱,司英栋. (2019).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补偿性模型参数估计---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集合. 心理学探新, 39(3) : 244-249.
24. 张登浩,邵蕾,肖菲,黄莲琼,张积家. (2019). 汉语水平对朝鲜族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: 社会排斥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 27(05): 1016-1020.
25. 张登浩,邵蕾,张积家.(2019).社会排斥对朝鲜族青少年抑郁的影响——以民族认同的中介作用为视角. 贵阳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. 14(5): 51-55.
26. 董妍,王鸿飞,贺义雄,张登浩*.(2020).黑暗三人格与青少年的人际信任:社会排斥体验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技术与应用, 8(4): 200-205.
27. 邵蕾,董妍,冯嘉溪,张登浩*.(2020).社会排斥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:社会认同和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 28(02):234-238.
28. 邵蕾,董妍,冯嘉溪,张登浩*. (2020).父母“低头族”与青少年攻击性: 社会排斥与人际敏感性的作用.心理技术与应用, 8(9): 513-520.
学术著作和章节
撰写著作
1. 张登浩.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. 载于俞国良等著《社会心理学前言》(327-357)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. 2010.
2. 张登浩. 亚伯拉罕·马斯洛. 载于俞国良、雷雳主编《心理健康经典导读》第四章(81-104),北京:开明出版社. 2012.
3. 张登浩. 马斯洛心理健康思想解析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.2013.
4. 张登浩, 李森, 刘盼盼, 林泽宇. 社会排斥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. 载于时勘著《社会排斥与融合模式研究》第二章(14-41), 北京: 经济管理出版社, 2018.
5. 张登浩. 亚伯拉罕·马斯洛. 载于俞国良、雷雳等著《心理健康经典导读》第四章(87-112)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. 2019.
翻译工作
1. 张登浩,译. 【美】abraham maslow著. edward hoffman 编. 《寻找内在的自我——马斯洛谈幸福》. 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. 2018.
2. 张登浩, 李森,译. 【美】duane p. schultz & sydney ellen schultz著. 《人格心理学》. 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. 2016.
3. 张登浩,罗琴,译. 【美】jerome kagan著. 《气质天性——解开与生俱来的人格密码》. 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.2011.
4. 张登浩, 高兴翔,译. 【奥】弗洛伊德/著.《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》 北京:北京出版社. 2010.
5. 葛鉴桥,陈侠,胡军生, 张登浩等,译. stephen l. franzoi著《社会心理学》(第三版). 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.2010
6. 候玉波等,译. elliot aronson著《社会心理学》(第五版)(第十三章).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.2005